这册《保寿专家许本纳博士来沪记》(Solomon S.Huebner所罗门·S·休布纳)文献上就留下了事与愿违的多处批注痕迹,细细阅读,可以揣度出当年的持有人,即为这次高规格国际研讨活动的亲历者,聆听权威学术演讲后却对这种寿险理念并不认同:随手在这本册子的封底毛笔写下了自己的感触:“寿险好处,不外因人为利,其剥削之惨,甚于有奖储蓄会,故无论如何说法,总难自圆其说,任其天花乱坠,不能逃明眼人耳目也”。在第十三页扉页上,针对人寿保险能够“弥补专门人才谢世,则其事业亦遂中止”缺憾的提法,毛笔添注了自己的理解:“人寿保险能弥补厥失乎?无论如何必为不能之事也”,同页里还针对“商业往来有需订立合同者,有因感情及信用而始有交易者,订立合同之后,欲其终能履行,必须欲有保障……在美国则有一种公司专营担保事业者”的提法,毛笔批注道“在中国,言信用为一事,寿险为另一事,寿险单替代保证金,或可权宜行之,然在中国,亦未必尽能通行也”(图13),在第十六页扉页上,添注了“寿险虽可为节储之解释,然其剥削有甚于储蓄会,与其投保寿险,不若投入储蓄会,与其参加储蓄会,不若储入银行或邮金局”的感慨,口吻颇似与保险经营存在利益冲突的银行人员言论,表明在九十年前的上海,业界相互竞争甚至诋毁屡见不鲜,即使是像金融界的高端精英,也会对与世界级大脑面对面进行头脑风暴毫不领情,对寿险业存在着深深的偏见。(图/《保寿专家许本纳博士来沪记》(许本纳博士之名著介绍民国十六年)(1927年))
发布者:保险日报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nsurdaily.com/archives/6205.html